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通知公告
【人民网】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关义新谈黑土保护与利用的治本之路
作者: 来源 : 时间:2021-07-29 字体<     >

    编者按:7月22日为吉林省“黑土地保护日”,黑土是宝贵的不可再生土壤资源,东北黑土地在全国粮食生产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近年来,吉林省牢记嘱托,深入推动“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实施,把黑土地保护作为重要抓手,综合实策,狠抓落实,黑土地耕地内在质量、设施条件和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不断夯实,为黑土地保护提供了行之有效的“吉林经验”。

  专访嘉宾: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 关义新

  人民网:当前,吉林省中西部主要采用什么样的保护性耕作模式?这些模式如何适应当地生产发展?

  关义新:吉林西部有两个典型的土壤生态类型,一个是风沙土壤生态区,一个是盐碱区土区,另外西部地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降雨量小,降雨量为300~450毫米。该地区低洼盐碱地,土地坚硬,透水性差,但降雨量少,蒸发量大,因此该地区风沙区以秸秆覆盖地面免耕播种或秸秆覆盖还田垄作少耕为主,可以有效控制风蚀水蚀 ,提高土壤肥力,结合深松技术,可以逐步降低耕层碱性,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蓄水抗旱能力,提高作物产量。吉林中部地区降雨量在500毫米左右,产量较高,多在600—750公斤每亩。该地区为风蚀水蚀叠加区,秸秆量大,产量水平高,对播种质量的要求高,可采用宽窄行秸秆覆盖免耕技术、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可同步实现土壤保护与高产高效的目标。

  人民网:如何在全面推广保护性耕作的同时,因地制宜推广应用深耕、深翻等耕作技术?

  关义新:保护性耕作技术是以秸秆覆盖少免耕为主要特点的土壤保护与利用技术,是世界上应用最为广泛黑土保护技术。在犁地层严重的土壤或地块,土壤粘重的地块以及盐碱土、白浆土等障碍性土壤。保护性耕作技术推广中,要配套使用深松技术。对于连续全量覆盖还田免耕5年的地块,可以考虑深翻一次。对于使用秸秆覆盖条带耕作技术的地块,由于交替耕作,不用考虑几年后深翻。

  人民网:为走出一条开发与保护并举的黑土地治本之路,下一步,将在哪些方面加强技术创新攻关?

  关义新:黑土保护与利用的治本之路,就是一方面防治风蚀水蚀,让表层肥沃土壤不再丢失,另一方面增加土壤有机物归还,减少土壤有机质过度分解,逐步提高土壤肥力。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土壤保护与利用的核心技术,已经经过世界其他黑土区60年理论研究与实践的广泛证明。为进一步推动保护性耕作技术在东北黑土的推广应用,针对目前存在的实际问题,首先,应在智能自动精准高速免耕播种机,配套联合收割机,配套的高性能条带耕作机、深松机上,加强技术攻关,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提供装备支撑;其次,对应吉林中部高产区、低洼易涝区,开展适宜的保护性耕作技术模式的研发;最后,针对不同生态区,研发区域化保护性耕作综合技术体系,为技术推广提供系统解决方案。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