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  中国科学院   |  设为首页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片新闻
超早熟大豆学术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年度会议成功召开
作者: 来源 : 时间:2021-10-11 字体<     >

    2021年9月15日,超早熟大豆学术论坛暨中国科学院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学委会年度会议成功召开。学术委员会主任薛勇彪研究员、副主任钱前院士、副主任种康院士、刘春明研究员、左建儒研究员、陈凡研究员、傅向东研究员、田志喜研究员、张大兵教授、邱丽娟研究员、喻德跃研究员、刘宝教授、刘宝辉研究员;东北地理所所长姜明、副所长武海涛;特邀专家垦丰种业大豆研究院胡喜平教授;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张雅奎教授、大兴安岭地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王洪岩、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及东北地理所大豆分子设计育种重点实验室各学科组组长、科研骨干、学生等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通过线上和线下结合的形式召开,设东北地理所主会场和大兴安岭地区农林科学院分会场。

  姜明致欢迎词,对重点实验室的发展历程、近期成果和实验室发展情况进行了介绍,对各位学术委员会专家的参会指导表示感谢。报告会上,胡喜平教授、杜升伟副研究员、卜庆云研究员、赵久海研究员、王守冬研究员分别做了题为“东北半矮杆大豆设计育种”、“大兴安岭超早熟大豆生产概况”、“OsWRKY53负调控水稻孕穗期耐冷性”、“作物驯化改良过程中植物适应性生长的基因组学基础”、“大豆训化基因GmSWEET10a/b的机制研究”的学术报告,冯献忠研究员对重点实验室年度工作总结进行了汇报。

 

  学术委员会专家一致认为,实验室在科研成果、实验室建设、人才建设等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实验室的工作成效显著,圆满完成了2020年学术委员会对重点实验室的各项要求和任务部署;审核同意了实验室“十四五”规划;并对实验室未来发展提出建议:实验室需要继续坚持以大豆研究为主要特色的基本定位;以“黑土粮仓”为契机,系统研究不同作物轮作模式的科学理论基础,制定东北地区标准化轮作模式,真正做到“把黑土地利用好”;提高实验室研究方向布局的战略高度,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和提高科研人员待遇,为实验室建设积蓄力量、增强实验室研究实力。本次会议的召开为实验室今后的工作做出了明确的指导、指明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相关附件
相关文档